T40单气体检测仪旨在保护人员生命安全,检测暴露在极端环境中危险气体H2S或CO的浓度。该仪器能使用在诸如沙漠或北极圈这类多变异常的气候环境中。
该仪器小巧轻便,能很容易地夹在皮带,衬衫口袋或安全帽上.超大LCD液晶显示屏能清晰地读出气体浓度、种类、峰值和高、低浓度报警水平.如果当前气体高、低浓度值超出预设限度值时,仪器以声、光和振动报警提醒用户。
峰值保持功能可以捕捉并记录自第一次开机起监测到的最大读数。独特而简单的翻盖操作即可完成标定。此设计已获美国专利。
技术指标
壳 体:抗冲击复合材料,抗射频干扰(RFI)
尺 寸:86 mm x 58 mm x 19 mm
重 量:98 g
传 感 器:电化学原理
量 程:CO:0~999 ppm,分辨率 1 ppm
H2S:0~500 ppm,分辨率 1 ppm
电 源:1节AA/5号碱性电池(约500小时)
温度范围:-20~50℃
湿度范围:15~95% RH
国际认证:美国和加拿大UL和cUL - Class I, Groups A,B,C,D
欧洲CENELEC(ATEX)和澳大利亚:- EEx ia IIc T4
中国煤安认证(MA)
随机提供
电池(已安装)、维护工具、指导手册
订购信息
部品号规格
18105247T40 检测仪 - H2S
18105254T40 检测仪 - CO
18105874T40 尼龙套
可选附件
部品号规格
18102163100 ppm CO 标定气瓶
1810085925 ppm H2S 标定气瓶
18100883流量阀
17099920可更换的电池盖组件
17100587电池盖上的密封圈
170936593/16" 软管
二氧化硫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618毫克/立方米(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0.01mg/L,2小时/天,3个月,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气管、支气管粘膜刺激症状,大脑皮层出现病理改变。小鼠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氟,有小气道损害。
污染来源:硫化氢很少用于工业生产中,一般作为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以及某些天然物的成分和杂质,而经常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如采矿和有色金属冶炼。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开采、提炼,橡胶、制革、染料、制糖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印染、下水道、隧道以及清除垃圾、粪便等作业,还有天然气、火山喷气、矿泉中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2H2S+3O2=点燃=2H2O+2SO2(O2过量)2H2S+O2=点燃=2H2O+2S(O2不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①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硫化氢库仑检测仪、硫化氢气敏电极检测仪;
②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醋酸铅检测管法、醋酸铅指示纸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
来源 |
类别 |
气相色谱法 |
GB/T14678-93 |
空气 |
碘量法 |
GB/T11601.1-1998 |
天然气 |
亚甲蓝法 |
GB/T11601.2-1998 |
天然气 |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世平编 |
空气 |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毫克/立方米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1毫克/立方米(一次值)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毫克/立方米):一级0.03;二级0.06~0.10;三级0.32~0.60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0.33~21kg/h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2010年5月20日